分享文章
回到頂部
【登山保險學堂】登山險不可不知:不保會被罰?投保有限制?
  • Hikingbook 編輯部
  • {{ post.formattedUpdatedTime }}
  • 17934

【登山保險學堂】登山險不可不知:不保會被罰?投保有限制?

投保登山險有許多疑問嗎?不投保會被罰嗎?一個人也可以投保嗎?跟政府的管理規範又有什麼關係?這篇文章帶你看懂。
{{ $t('tableOfContents') }}

近年來登山活動愈來愈受歡迎,登上玉山還被許多人視為「臺灣人一生必做三件事」之一。但在享受山林之美的同時,許多人可能會忽略了,要顧及到自己安全的保障,以及各地方政府對登山活動的管理規範。在今天的文章中,我們會跟大家分享登山保險與政府規範之間的關係,以及投保要注意的事,一起來了解!


登山保險與「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」

在 2019 年 10 月底的「向山致敬」的記者會中,行政院宣布了開放山林的五大政策,分別是「開放山林」、「資訊透明」、「便民服務」、「教育普及」及「明確責任」。其中「開放山林」的政策,帶來的影響之一,就是對於入山申請的逐步取消,已有花蓮縣秀林鄉、嘉義縣阿里山鄉、南投縣仁愛鄉、苗栗泰安鄉、及臺中市和平區等鄉鎮取消入山需申請的規定。


但另一方面,因登山人口成長,而導致山區意外救援案件增加,在過去幾年,多個縣市政府也已陸續公告「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」,包括臺中市、苗栗縣、南投縣、花蓮縣、屏東縣,主要的目的在於預防登山活動的意外事故,並減輕山域意外發生時,執行救援的社會成本與支出。


「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」的主要規範包括以下:


1. 登山者需事前申報登山計畫

2. 於登山期間不改變登山路線與範圍

3. 限制避免進入未開放的危險區域

4. 規定攜帶定位器材及緊急時的連絡裝備

5. 由領隊帶隊進行登山活動。


其本意是為了在意外事故發生時,可以立即透過路線與通訊、定位設備取得聯繫,降低救援的困難度,避免人員的傷害或損失。此外,由合格領隊帶隊進行登山活動,除了減低登山迷途風險外,通過危險區域時,也可藉領隊的豐富經驗來避免意外發生;領隊為隊員的安全負責,而保險則可適度的減輕領隊承擔的責任,保障隊員的權益,萬一遭遇意外事故時,可得到合理的補償及救助,因此自治條例中規範,領隊需為隊員投保登山綜合保險,也是一種合情理的做法。完整自治條例的內容,可參考台中市政府公告的版本


【編註】關於「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」規範內容,山友有許多不同看法,本篇文章只就條例如何影響登山險的投保作討論,不對規範本身另作評論。


以個人身分投保登山險

雖然「自制條例」的規範中,已有要求領隊為隊員投保登山保險,但山友若考慮到自己的安全需要,依照自身的需求來安排保險,則更符合風險轉移的原則。以下將就個人投保的部分,為大家整理五個必知重點。



登山險可以單獨投保嗎?

過去登山險只接受五人以上的團體投保,在投保上多有不便;但經過調整後,目前新版登山險已經接受單獨一人投保,也不一定要透過領隊,才能向保險公司投保登山險;許多保險公司的官網,都已經開放個人投保申請,不管是在投保的流程或是人數限制上,都比過去簡單方便許多。


多久前要完成投保?

每家保險公司可以接受的最慢投保時間不同,以國泰登山險為例,最遲可以接受出發一小時前投保,但還是建議大家行程確定後就可盡早完成投保手續,不要等到出發前幾小時才提出申請,以免增加無法完成投保的風險。


不投保會怎樣嗎?

不投保是否會遭遇處分?目前針對個人並沒有相關的規定,只有領隊有相關罰則條文;只是目前五個縣市都有在自治條例內將登山險的要求列入,未完成投保程序,可能會影響登山計畫的申請。


我該選擇哪間產險公司的登山險?

目前登山險採用的是產險公會的示範條款,各家產險公司的費率與承保範圍與保障內容沒有太大差異,大家可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方案投保即可。


如果你剛好有投保需求,歡迎參考國泰產險的登山險,可依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方案,投保成功還能拿專屬優惠!



【登山保險學堂】用簡單、好懂的方式介紹「登山保險」,讓你投保前更了解自己的權益!


註 1:各縣市公告之登山管理自治條例,可在國家公園入園入山線上申請頁面查詢。

註 2:為求資訊正確,本篇內文經專業保險顧問審稿。



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!


內容有誤嗎?
點此回報問題

探索更多相似的內容

推薦閱讀

熱門文章